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
[DF 2013] Group 8 Muscle texture



 條件:

在一個變化的曲面,利用grasshopper把單元量體貼附在上面,量體的大小變化則是因為控制點與曲面的遠近關係有高低大小不同 。

在系統方面,有兩種不同的方案。

  在第一方案中,單元皆為同一方向性,單元與單元之間利用多出了的耳朵加以黏合。
在這個方案中發現了幾個優缺點,優點為單元彼此之間會因為不是直接連接的關係,所以擁有可動性與可變化性。但缺點則是在接頭部分是靠外部利用黏合的方式所組成,所以當過大的變化或者使用過久後,會有疲勞的現象發始,使得接頭開始破壞。  因此在第二方案中,試著讓單元擁有兩個方向性,單元分成一公一母,利用ghrasshopper使只有公的單元有量體上的變化。
而母的單元則為兩個公的單元接起來的中介,此方案是為了保留上個方案的可動性與可變化性,並著去解決在接頭部分的缺點。然而發現如果還是靠外部黏合的話,問題還尚未解決,所以在單元與單元間加上了另一套公母關係的接頭,且單元本身也加上這套接頭。這樣的優點是,單元本身可以一體成形外,公母單元相接時也變得較之前牢固,對於疲勞現象也相對於降低許多。
  
      但在材料方面,發現還能加強改進的部分,原本單元的材料為紙板,但紙板沒有相當大的韌性。使得在單元本身的公母接頭會因為紙板的摺痕,讓單元本身沒有相當牢固,同時在單元與單元的相接方面也會擁有一樣的問題。所以更改了材料,從本來的紙板變成後來的PP版,PP版的好處來自於,除了擁有紙板本身的好加工以外,更重要的為它有紙板沒有的韌性。這項優點能讓單元卡的非常穩固。  第一個題目為”以人的行為模式去思考,讓作品與人能夠互動”。
  
  以肌肉線條作為發想,手臂活動時,身體的肌肉會隨之鬆緊咬合,當作品跟手臂的連結,透過單元跟單元間張開、閉合呈現出肌肉線條的狀態。

單元由凸出(公)以及凹陷(母)兩部份所組成,公母單元深淺大小根據與身體的距離進行深淺變化。
  
而另一系統則為連動系統,利用繩索將凹陷(母)單元串聯在一起,再將繩索的頭跟尾分別套在脖子與手指,使得當人走路手正常擺動時,單元之間會有開闔的變化。

  在過程中因為本來的卡榫後製相較麻煩,且與繩索的接合方式比較不易,所以改成利用打洞與錨釘接合,而繩索與錨釘的接和也相較方便。

  第二個題目為”大廳的展場設計”  延續了上次兩個系統的結合,以與人的互動為發想,當人經過作品底下,可以拉動繩索,使得作品兩側能上下起伏。
 


利用身體的扭動拉扯引起裝置的擺動
以一公一母為正反部份向內及向外


方案:


 方案一

  方案二

 方案二變化


 方案二變化


 方案三


  方案三


  方案三變化


  方案三變化


  方案四

方案五


方案六

系統的參數變化:
 
變化1

變化2

變化3

變化4

成果
3D構成

組成單元

形體構成

 單元自組及組合方式


 接合成果


 連結單元


服飾操作照片

展場佈置設計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